近日,在连云港海关监管下,一列汽车配件专列正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装车,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10天到达乌兹别克斯坦。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首个落地的实体平台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经从10年前的先行先试成长为今天的标杆示范,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繁忙往来的“钢铁驼队”,驮着广东的瓷砖、山东的轮胎、无锡的洗衣机等商品走出国门,带着中亚的铁合金、氯化钾、温石棉等货物扬帆出海,东西双向的商品货物在这个点上交汇,又通过陆海联运奔赴远方。
据统计,自2014年运营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超6100列,完成运量53.2万标箱,过境运输总量全国领先,班列线路从中亚五国逐步拓展到土耳其、德国等国家,覆盖了104个国际货运站点。其中,中亚铁合金、氯化钾、尿素等货物过境运输量稳中有升,继续全国领先,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和出口的矿产等优势贸易商品中,超八成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有力促进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贸易往来。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发展变化,正是连云港这座向海而生、因港得名的城市不断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十年来,连云港立足大陆桥交通走廊起点和国际枢纽海港定位,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今年1—5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计开行运量突破3万标箱,同比增长32.8%,新的线路不断延伸,新的区域不断覆盖,新的货种不断开拓,这条联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真正跑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度。
“现在是运输旺季,码头上装卸卡车都排得满满的,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心里充满了干劲。”在基地负责装卸指挥的陈军说,看着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跑出的“新丝路”越来越红火,心中充满骄傲与自豪。
“看得见”的速度提升背后,是“看不见”的创新升级。为促进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提速上量、高效便捷通关,连云港海关开发“一带一路”多式联运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整合海关、港口、铁路相关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班列通关状态“线上”查询,手续业务一站式办理,有效节省企业人力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提升班列发运效率。
依托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连云港海关多维度助力港口发挥陆海联运优势,不断完善国际班列监管服务,结合长三角制造、物流产业优势,创新应用“过境车辆铁路笼车运输”“船车(站)直取零等待”“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等新模式,积极推广“铁路快速通关”“直装直提”等便利化措施,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注入更大发展动能,助力打造连云港国际班列“重来重去”“东西双向”运输格局。